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面对群灾之首的地震,这一世界性难题尚无解时,还可以做点什么尽可能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呢?昨天下午,上海市地震局传出好消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上海子项目已于2023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这意味着,上海现已具备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的能力——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发生有影响地震后,上海地震台可通过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后10秒内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地震预警信息,实现分钟速报到秒级预警的跨越。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是增强防震减灾服务能力、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重大工程,其目标是建立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实现全国分钟级仪器地震烈度速报与重点地区秒级地震预警,为公众防灾避险和行业紧急处置提供服务。自2018年7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已完成全国层面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建成15391个地震预警站,3个国家级中心、31个省级中心、173个地市级信息发布中心,形成了由台站观测、数据处理、信息服务、通讯网络、技术支持保障五大系统构成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并在京津冀、川滇闽等地区开展试点服务,对云南漾濞6.4级、四川芦山6.1级和四川泸定6.8级等多次地震成功预警,预计2023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2018年以来,上海市地震局根据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和相关要求,以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上海子项目为抓手,稳步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上海子项目建设周期5年,具体包括建设31个地震专业台站和1个省级地震预警中心,总设备350台(套)。启动建设以来,上海市地震局切实加强预警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综合保障和整体推进,目前已完成全部14个基准站、9个基本站、8个一般站和1省级预警中心的建设任务。包括地震预警站网系统、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信息网络与网络安全系统等系统建设,并在7个区的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上海燃气集团信息中心、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安装布设10套预警终端用于紧急地震信息发布。
上海子项目现已具备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的能力。“随着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上海子项目的建设完成,上海已形成远场大震预警能力和基于仪器实测的街镇烈度速报能力,能够保障地震灾害的及时预警和响应,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地震预警需求。”上海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俊说。
“地震预警信息从地震动接收到产出、发布均为全自动工作模式,当上海及周边地区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警信息从产出到发布全链条总时长约为6-10秒(站点稀疏地区发生地震,处理及发布时间相应变长),所有达到发布等级的地震预警信息均会及时发布。” 上海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与科技处处长裴锋解释说,地震预警是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台网,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发布警报。“其原理就如同打雷闪电,我们一般是先看见闪电,几秒后听见打雷。”
邻近震中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波后,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在地震波到达前通过紧急地震信息接收终端、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和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多种渠道,为政府机关、专业用户以及社会公众等各类用户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有效降低人员伤亡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地震预警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震中地区监测站点密度、预警区距离震中的远近等。监测站点越密,预警信息产出的耗时越短,预警时间就会越长;距离震中越远,预警时间越长。根据预警原理,地震震中地区将会是预警盲区。
相对而言,震级越大,地震预警产生的减灾效果越明显。以汶川地震为例,地震破裂带长达几百公里,虽然汶川没有预警时间,但是当时如果有预警系统,就能为北川、青川等地民众抢到几十秒的逃生时间。
据介绍,上海预警站网作为全国预警一张网中的一个节点,其平均台间距约为14Km,这样的台站观测密度,可使得预警系统在10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以2023年6月15日上海青浦3.1级地震为例,得益于上海地区较高的预警站点密度,震后中国地震预警网6.9秒产出地震预警信息。同时,上海子项目已具备远场大震预警功能,如江苏沿海、台湾地区等地一旦发生对上海有影响的强震,可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上海前,发出远场大震预警信息,实现地震预警信息的秒级发布。博亚app 博亚体育博亚app 博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