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中台”概念盛行, 特别是在B端领域,提高了产品的效率。但在G端,中台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吗?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
前几年“中台”概念盛行, 特别是在B端领域,提高了产品的效率。但在G端,中台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吗?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
中台这个概念阿里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了,特别是针对那些用户体量大的、业务系统繁多的那些C端、博亚 博亚体育 APPB端的大厂,包括腾讯、百度、京东、美团、滴滴,大家都建立有自己的中台,希望借助于中台成功实现数字化升级。
其实之前对待中台这个词,还是挺模糊不清的,就觉得挺高大上,但是随着公司业务体量的增大,也在慢慢建立自己的业务中台,也慢慢的对此有了清晰的认识。
一般是指搭建一个灵活快速应对变化的架构,快速实现前端提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目的。
后台是指系统的后端平台,终端用户是感知不到他的存在的。后台的价值是存储和计算企业的核心数据。
用户需求的变化决定了前台系统需要快速迭代响应用户需求,而前端的变化需要后端的变化来支撑,因此这就对后台的快速应变产生了要求。而后台设立之初核心目的并不是服务于前台,而是提升后端数据的安全及系统的管理效率。
对于新型互联网模式来说,各大公司需要的是一个最少改动底层或只开发上层就能应对绝大部分需求的新的解决方案: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其能力可能包含多个维度,常见的例如计算能力、技术能力、业务能力、数据能力、运营能力、研发能力等。
这是中台的一个重要意义:为不同的前台业务提供可以重复使用的能力,形成一次建设、多次使用。
中台要考虑复用性和扩展性,但是要考虑多少、考虑多深就是一个非常考验产品经理功力的地方了。可复用性和复用深度是衡量中台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
在确定了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哪些能力之后,中台解决方案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需要将每个能力进行封装,形成统一的可供前台业务端快速使用的中间件:
我们需要一个中心化的产物帮助我们定义好这些通用属性,使其在公司中不同的业务端都能统一。
有了中台后,可以通过定义标准化的中间件来解决叫法、存储、快速集成对接等问题。
业务线不用重复建设,人力和时间得到一定的释放,节省出来的资源就可以投入到更多产生效益的地方。
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系统之间的交互通常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功能的修改可能会影响很多方面。只有将需要大量交互的功能独立,从应用中拆解出来,这样可以使得应用之间耦合度大幅下降。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内部组织规模也出现了极速的膨胀,最终会出现多条独立业务线的情况,每个业务线各自“圈地为王”,形成一个个隔离地带,让每个团队的人员、业务、数据这三要素只停留至该团队内部。
这导致一些功能模块被不同事业部反复建设,当使用时还需要跨越多个部门去多次对接。结果就是,不仅无法快速完成产品迭代,还要耗费极大的开发成本。
中台因为要服务于多个业务线,所以当需求汇集到中台之后,需求优先级的博弈其实就体现出公司对不同业务线的重视程度;并且受KPI的影响,特别是阿里这种强361导向下,没法根据业务的个性需求进行快速调整,因为你的需求让我拿不到好绩效,你的需求在和其他业务方PK的过程中不占优势。
阿里的产品经常被人诟病用户体验差,却非常难以推动解决。不敢说都把锅都甩给中台部门,但是有一部分中台绝对脱不了干系。
最近就遭遇到了,有些优化提给中台,但是中台有自己的计划和工作排期,业务上面如果不是很影响用户操作的需求,优先级都会排到很靠后,甚至排着排着就遗忘了~~~
因为中台的设计要做到通用性和可灵活性,而业务平台实现某些功能的话可以直接进行定制化,这个就会造成中台初期建设所需要的人力和事件成本都会相对比较大,随着业务体量的增大,中台的效果才会愈发明显。
并且将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系统整合到中台中通常需要组织内部的大规模变革,博亚 博亚体育 APP需要多方部门的配合和推进,可能会引发不同部门的抵抗和文化冲突。
因此中台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对于小型企业或简单的业务模型,中台可能过于复杂和昂贵,不切实际。
中台将关键功能和数据集中在一处,如果中台发生故障或遭受攻击,整个组织的业务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重要问题。
按照业务发展,一般都分为业务初期、业务前期、业务中期,当中期又受到瓶颈后,可能又像阿里一样拆中台了,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中台通常可以分为三个: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我们结合G端行业来详细说明下。
做G端的小伙伴应该都了解,大部分的G端公司都不会只做一个领域,更有甚者面相向领域做整体的解决方案!
因此这些公司就是通过一个个项目的交付,来逐渐加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专业度,在此过程中慢慢积累成一个个面向行业的信息化平台。
这些行业的信息化平台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用的基础功能,另外一部分是行业独有的功能,针对这些通用的基础功能、数据和技术我们就可以抽象到中台当中。
业务服务将业务的公共需求组合成服务,比如工程管理、监测类型和监测点管理、通用数据分析、预警管理等,将这些公共业务组合成统一的业务服务,使用组件化的形式,供各个业务平台使用。
业务中台要求产品经理一定要了解业务,哪些能沉淀到中台,哪些是需要业务平台自己搭建,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最好是能经常参加相关业务部门的周会或者重要项目的研讨会,保持紧密的沟通,切勿闭门造车。
数据服务数据时代,业务中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包含: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算法和分析、报表,以及数据的治理。
物联网平台其实就是起到了一个数据中台的作用,满足协议的设备都可通过自动或者手动的方式注册到物联网平台,然后进行统一的管理,
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底层数据的协议和数据的流转,还要涉及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工具、数据API接口,对数据的认识和了解要求挺高的。
基础服务通常是底层的服务,面向技术。这些底层技术包括:安全认证,权限管理,流程引擎,门户,消息,通知等等。这些组件通常与业务关联度不大,属于每个应用都需要使用的功能。
阿里的“大中台小前台”这个理念并不是万能的钥匙,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公司,每个公司的发展包括业务层面以及系统架构层面,都需要结合自身所处阶段来进行解构和重塑,只有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来按此思路升级整个系统才是明智的,否则前期只要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发展方为上策。
说实话,自己对中台的理解也非常局限,因为也接触学习不久,文中对于数据、技术中台涉及的较少,等之后再进一步深入了解学习后,再给大家分享,分析的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正!
晨阳产品笔记,公众号:晨阳产品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从小厂研发到阿里系高级产品经理,主要从事G端物联网行业的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