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省级以上高新区为重要载体,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江苏省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江苏牢记习嘱托,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江苏将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在江苏江阴市,即将通车的黄山路斜拉桥自亮相以来就成为城市地标和热门打卡地。这项重点工程率先在跨百米大桥中应用了两根超长碳纤维复合材料斜拉索,这源自江苏两家新材料龙头企业——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的接力创新。
中复神鹰连云港分公司的碳纤维自动化生产线上,乳白色的聚丙烯腈原丝经过氧化、低温碳化等工艺,成为一轴轴闪着光亮的黑色碳纤维。这些碳纤维单根直径只有7微米左右,强度却比钢铁还高——一束1米长的碳纤维,重量只有0.5克,可承受500公斤的拉力。
碳纤维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绿色能源等领域。“生产流程包括100多道工序、300多项关键技术、3000多个工艺参数。”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韦介绍。
在位于江阴市的法尔胜泓昇集团,这些碳纤维材料经过二次创新,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拉”起主跨百米长的斜拉桥。
“碳纤维自重轻、强度高,但用于制造拉索,还需要与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江苏法尔胜纤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元林告诉记者,经过攻关,公司成功研发出一款碳纤维复合材料筋,并以此为基础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
2023年,江苏省新材料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万亿元。目前,江苏省聚焦新材料等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攻关方向,强链延链补链,构建完善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链,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江苏无锡经开区海岸城购物中心的站点上,轻点小程序,市民杨悦搭上一辆银色外观的小巴,去往贡湖湾湿地公园。小巴上没有驾驶位、方向盘,也看不到油门和刹车踏板。
这是无锡市228辆持证自动驾驶车辆之一。“穿行在产业园区、居民社区、重点景区间的56辆载人小巴,年载客量10万人次,还有网约无人驾驶小巴及清扫、快递、重卡等载货车。”无锡市车联网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贤平介绍。
“车上布置了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可精准感知四周环境,规避道路风险。”无人驾驶小巴开发商、无锡文远知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商务负责人朱祎玮说。
在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无锡(锡山)车联网运营管理中心展厅,车联网云控平台展示出道路上实时运行的车辆。公司执行副总裁洪涛介绍,铺设在核心区路口的智能网联传感器、车路协同通信设施和云控平台构筑成的车联网,已成为城市“新型数字公用基础设施”的数字底座。这些数据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将全域交通情况映射到一张图上,不仅可以把红绿灯、路侧盲区信息直接发送给智能网联汽车,还可以建立城市交通优化和调度模型。
无锡车联网小镇负责人甄鸿波介绍:“目前,小镇已孵化引进自动驾驶、云计算等车联网重点企业79家,带动无锡近千家上下游企业。”2023年,江苏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企博亚体育 博亚体育官方网站业达到962家,产业营收规模1709.63亿元,同比增长17.23%。
“我们正在聚焦新兴动能关键增量,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梯度联动发展机制。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省级试点,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沈剑荣介绍,江苏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走进位于张家港经开区的江苏博亚体育 博亚体育官方网站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水电解设备生产线正在安装。在这片厂房屋顶上,即将铺设的太阳能光伏板每年可发电700万千瓦时。“太阳能光伏发电后,输送到电解水装置中,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这就是绿电制绿氢。”国富氢能研究院院长王朝告诉记者,新投产的电解制氢系统单套每小时可制绿氢1000标准立方米。
氢能产业的前瞻布局,不仅助力新兴产业提质增效,也带动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
站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东侧,远远望去,塔罐林立、管道纵横,这里便是盛虹石化的丙烷脱氢装置。
盛虹石化产业集团综合计划部总经理梁彬华告诉记者,该装置生产化工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氢气。企业通过新增氢气外供管线、配套设备,“收集”、提纯工业副产氢。
“在盛虹石化,每小时可产生79万立方米工业副产氢,每年可提纯形成约53万吨产品氢。大部分循环利用于相关生产环节,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5亿元,减少碳排放1亿吨。”梁彬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江苏积极实施制造业绿色转型行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鼓励企业围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等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氢能、新型储能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场景。
“以光伏、风电、氢能及新型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江苏省新能源产业集群1051家规上企业,开票销售收入12258亿元,同比增长8.7%。”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处副处长郑青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