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OpenAI宫斗大戏尚未落幕,但回顾微软CEO Satya Nadella这两天的动作,他的确称得上市值管理大师之名。
上周五,OpenAI宫斗危机意外爆发之后,微软其实也是一脸懵逼,市值蒸发近2%,差不多损失了一个京东。
整个周末,全球投资者都在聚焦OpenAI的宫斗大戏如何收场,而Nadella的行动堪称力挽狂澜——抢在美股夜盘开始前将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收入麾下,没有让他们出去另立门户,也没让他们被谷歌等竞争对手挖走。
微软周一最终收涨2%,完全收复了因宫斗产生的损失,创下历史新高,盘后股价还在继续涨。
复盘整个事件,微软绝对称得上因祸得福,Nadella更展现出了他守护股东价值的过人能力。
现在已经有95%的OpenAI员工签署联名信威胁加入微软,Nadella差不多以极小的代价收购了OpenAI。用分析师Ben Thompson的话说,“这还没有反垄断诉讼的风险”。
不过眼下对微软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彻底根除后患:一家花了130亿美元砸出来的明星公司,微软居然一点儿控制力都没有,关键的人事变动竟然由几个和公司毫无瓜葛的独立董事主导,说政变就政变。
从最新消息来看,Nadella经此一役,彻底忍不了了,他决心要么让OpenAI事实上并入微软,要么改组治理架构,别搞这么多闹剧。
当地时间周一,Nadella在媒体采访中表示,OpenAI关键的人工智能研究仍在继续,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也在继续。OpenAI的员工可以自主选择是留在目前的岗位上,或者转投微软,他对两种选择“都持开放态度”,并强调微软会给即将到来的新同事准备好“继续自主创新的条件”。
不过,他在采访中的表述也暗示,Altman的最终去向可能仍不明朗,如果发起政变的董事会成员辞职,OpenAI管理架构改组,Altman似乎仍然有望回归。
微软的算盘已经非常明显:要么OpenAI全员并入微软,变成微软的inhouse AI部门,要么改组治理架构,以后都别出类似的幺蛾子。
但无论是哪一种结局,微软都是赢家——考虑到OpenAI仍需要微软的资金支持和计算骨干来开发其技术,让Altman在不同的组织架构下重返OpenAI对微软来说也是好事。
包括微软、Tiger Global、Thrive Capital、红杉等OpenAI的主要投资者周末都试图推翻OpenAI董事会的决定,让被开除的Altman重新掌舵,但谈判最终没能成功。
此外,Nadella还称,微软尊重OpenAI的非营利性根基,并赞同关于AI安全的信念:
“我们希望确保从第一天起,我们不仅要处理技术带来的好处,还要处理技术带来的意外后果,而不是等事情发生后再处理。”
尽管局面得到有效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这场宫斗闹剧的发生,已经凸显了微软-OpenAI关系的不稳定性。
作为世界市值第二大的企业,微软对OpenAI 130多亿美元的投资并没有买到足够大的影响力。对于OpenAI,微软没有董事会席位,也没有控制权。
虽然在不断推出赚钱的产品和服务,但OpenAI从组织架构上仍然是一家非盈利机构,3个与公司利益毫无关联的独立董事控制了一大半的席位。
“由于OpenAI的董事会控制着非营利实体和营利实体,它控制着与微软的合作,因此也控制着微软的未来。”
自今年1月追加对OpenAI的投资以来,微软的市值在这期间增长了接近一万亿美元,在科技巨头中遥遥领先。这家错过了移动化转型的科技巨头,二十多年来第一次没有在新兴科技竞争中落于人后。根据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尽管营收已经逼近3000亿美元,但AI仍将创造显著的新增长空间,微软未来三年营收年均增长有望达到14%。
微软需要一个管理层更加稳定的OpenAI,或者通过吸收OpenAI的人才,培养自己的inhouse AI部门。Nadella必须让微软的大客户们知道,微软的重要代码和竞争优势,不会被硅谷的肥皂剧所扰乱。
昨日,OpenAI董事会顶住来自投资者和员工的巨大压力,硬是从公司外部找来人接任了CEO的位置。被董事会解雇的前CEO Sam Altman及前总裁Greg Brockman的回归谈判已经彻底破裂。
与此同时,OpenAI第一大金主微软宣布,Altman和Brockman将加入微软领导AI部门。
但事情还没完,得知自己老领导不会回来的OpenAI员工们,开始写联名信威胁称,如果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无法回到OpenAI,他们也将辞职加入微软。
截至发稿,根据X网友统计的最新数字,在OpenAI 770多名员工中,已经有734人签署联名信,整个OpenAI基本可以就地解散了。
最离谱的是,之前被视为“政变主谋”的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也签署了联名信,还发推表达自己非常后悔参与政变,代表他已经完全倒向Altman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