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4日电 (记者 王笈)“同途异彩:2023中国-伊朗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开发研讨会”24日在上海艺术品博物馆召开,来自中伊两国文博界和旅游界的20余家著名机构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此间活动。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旨在通过交流彼此的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经验,促进中国和伊朗在该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传承。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伊朗国家艺术博物馆馆长戈尔萨巴希、上海艺术品博物馆理事长胡木清、伊朗伊斯法罕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马赫迪-塔米兹、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孝俭、伊朗尼亚瓦朗宫博物馆馆长莫哈达姆-贾汉吉里、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伊朗马利克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执行馆长雷扎-达比里-内贾德等汇聚一堂,分享真知灼见。
周宇发表了题为《以文物交流促进旅游开发》的主题演讲。她指出,文物交流是增进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文物交流,可以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承和相互理解,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她强调了数字技术是嫁接文化与旅游的有效载体,认为文物主题游径是文旅融合的积极探索。
以“当代中伊文化遗产领域合作”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上,伊朗阿尔达比勒省文旅厅厅长哈桑-阿迪卜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阿尔达比勒省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以及通过举办国际手工艺展等形式推广该省旅游业的举措。他强调了挖掘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并指出加强国际合作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著名西域题材画家、上海油画雕塑院原院长肖谷则讲述了中国与伊朗(波斯)文化和艺术的相互影响关系。他以细密画为例,指出这一波斯最具代表性的绘画艺术,曾受到中国工笔绘画技法的影响。同时,伊朗(波斯)的艺术品和艺术审美趣味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比如中国敦煌壁画遗迹中呈现有伊朗(波斯)萨珊王朝和安息王朝时期的关于艺术、器物、人物、饮食、宗教、天文等诸多方面的描绘。
与会嘉宾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中伊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一致认为,中伊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双方应加强沟通协调,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中伊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据悉,研讨会期间,主办方还特别选择了将旅游资源与文化遗产进行结合的示范性基地——上海嘉定菊园进行实地考察。(完)